【云南网】大咖齐聚解码智能时代 CAAI第十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在昆明举行

2025年8月16日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罗欢 校对:罗欢 责编:宁显美




   8月16日,CAAI第十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在昆明滇池学院开幕。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滇池学院、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共同承办。

   本届会议以“智能时代的社会计算与韧性社会”为主题,汇聚人工智能、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领域顶尖学者,聚焦智能社会背景下社会计算与韧性社会领域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展望智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探寻科技进步与社会治理协同演进的研究路径,共绘智能时代下社会计算的发展蓝图。

    开幕式上,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致辞指出,社会计算作为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正在成为推动科技与社会系统协同演进的关键力量。面对技术快速发展所引发的伦理、安全和治理问题,社会计算不仅要提供方法论工具,更应承担起引领方向、建构规则的重要责任。建设“韧性社会”已成为智能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希望学界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激发理论创新活力,为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滇池学院校长马杰表示,会议在滇池学院召开,有力推动了学校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汇聚创新思想,推动社会计算研究成果在更广阔的社会治理场景中实现落地转化,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发挥滇池学院民办高校优势,早日实现建成中国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主任孟小峰回顾了专委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学术成绩。他提出,应以“有仁、有信、有情”为核心理念,建设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学术共同体,为青年学者成长、跨界交流与前沿研究提供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平台。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他呼吁构建面向未来的“预防性伦理”框架,强化科技向善的价值引导,推动社会计算在实现智能时代科技治理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会议期间举办了前沿讲习班、4场大会报告、8个专题论坛,以及1场圆桌论坛与新星论坛,并发布《智能时代的社会计算与韧性社会》战略研究报告,助力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与战略规划。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富春以“具身智能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为题,系统探讨了多模态数据(包括视觉、力觉、触觉、语音等)的同步采集方法,并分析了传感器融合、时空对齐和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此外,多位专家从不同领域探讨了建设“韧性社会”、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深度融合等重要课题。

 此外,结合大模型智能体技术与社会计算的最新发展前沿,本届大会还举办了主题为“AgentSociety:打造智慧社会实验场”CAAI-BDSC2025社会计算创新大赛,鼓励创新思维,推动智能体在社会计算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大赛设立“智能体设计挑战赛”“智能社会治理挑战赛”“Societal X:智能时代的交叉社会工坊”三个赛道。其中,滇池学院组建了一支由教授带队的指导教师团队,60余名同学组成15个团队,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158所学校的177支队伍同场竞技,最终5名同学荣获智能设计挑战赛三等奖,集中展现了“产教融合、跨学科创新”的办学特色,是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滇池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学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34项,其中国家级42项,学生参与率高达60%。副校长周沛表示,此次学术会议主题与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将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经验借鉴和重要参考。

  云南网记者 赵津津 通讯员 罗欢


原文链接:

https://m.yunnan.cn/system/2025/08/17/033591696.shtml




维护:新闻中心 主管:党委宣传部 联系:0871-6489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