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滇池学院成立“华夏乡村史志馆”

2024年12月13日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陈茜 校对:杨俊文 责编:宁显美

滇池学院成立“华夏乡村史志馆”

同时举办“新乡土:变迁与重建”学术报告会

落成典礼现场。

2024年12月12日上午,滇池学院“华夏乡村史志馆”落成典礼在滇池学院海埂校区举行。滇池学院党委书记陈炳灿主持典礼,校长马杰致欢迎词,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

与会领导及嘉宾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史志对保护传承文化根脉和资政辅治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修好、管好和用好史志的根本遵循。

我国乡村史志文化源远流长。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鼓励和支持乡村史志修编,数以千计的乡村史志相继编成,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这些史志记载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丰功伟业,展现了乡村巨变的历史进程,留下了珍贵的乡土记忆和美丽的乡愁。盛世编史修志,史志文化在积淀和传承中得以发展,时代催生了滇池学院“华夏乡村史志馆”。

石丽康在落成典礼上致辞。

邹平在落成典礼上致辞。

马杰在落成典礼上致辞。

陈炳灿主持落成典礼。

马杰表示,“华夏乡村史志馆”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建设现代乡村文明为己任,充分发挥滇池学院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建成内涵丰富、高水平的现代学术书馆,是集文献馆、学术馆、科普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文化平台。华夏乡村史志馆目前馆藏有关乡村的图书文献2.2万余册,其中乡村史志图书资料近3千册,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云南省所有州市。

马杰强调,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分散于各地的乡村史志、各类民间文献资料的收集力度,力争建成全国这类图书资料保存最系统完整的专业文献馆与大数据库;将着力弘扬“滇学”传统,传承“魁阁”精神,推进“新滇学”“新乡土”学术建设;将开展乡村史志编纂和史志文化研究,以学术的方式,助推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在科学有效保护的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展陈,让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与风采。

学术报告会现场。

在“华夏乡村史志馆”揭牌当日,滇池学院举办“新乡土:变迁与重建”学术报告会,邀请马文斗、李炎、张昌山、高力等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着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之旅。

马文斗以《滇池区域的考古与文物》为题作报告。

李炎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六个“关注”》为题作报告。

张昌山教授以《为乡村存史-以档案与史志为例》为题作报告。

滇池学院副校长高力教授以《华夏乡村伦理的当代重构》为题作报告。

滇池学院副校长周沛教授作学术总结。

落成典礼结束后,与会嘉宾领导参观华夏乡村史志馆。

滇池学院供稿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蔡飞


原文链接:

https://ynrb-wap.yndaily.com/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eid=f475645b790780cb×tamp=1734320070746


维护:新闻中心 主管:党委宣传部 联系:0871-6489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