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28日,滇池学院2023-2024学年下学期教学、科研、学生、人事工作会议在海埂校区崇志楼报告厅召开。学校校领导;各教学、教辅、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教学单位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各分院学工、行政、教学助理,学工办副主任,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在现场参会。其余教职员工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参会。
会议首先就教学、科研、学生、人事等相关工作作了安排。
高力副校长对学校教学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推进专业建设提质增效,调整专业办学模式、优化专业结构,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全力完成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创赛工作,启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准备工作。
周沛副校长对学校近五年来的科研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并针对目前科研工作的主要问题和未来五年的推进构想,从总体思路、主要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激励引导原则、推进计划、制度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学校科研工作作出安排。
向晓明副校长分析了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学生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肩负起学生教育管理和价值引领的责任,不断创新管理服务体制,要坚持不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人事处处长李启华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围绕“对标一流民办大学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主题,通报了我校当前人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并对照问题提出了下一步人事工作举措。
分组讨论阶段,参会人员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人事工作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交流发言阶段,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就本部门工作结合会议主题作了发言。
会议总结阶段,马杰校长强调,本次四项专题工作会议为学校发展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校要利用好“黄金十年”和“关键十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将滇池学院做强做精,建成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在教学工作方面,要稳步推动学校向教学科研型转型,抓牢抓实内涵建设,抓好专业布局调整,做好专业评价工作,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推进专业建设,按照新工科、新文科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围绕“三考一创一竞赛”打造人才培养和专业优势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研究,用好学分政策,鼓励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加强相关制度保障建设。在科研工作方面,要以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培育单位和科研项目及成果数量、层次、质量明显提升为重点,传导科研压力,以工程形式推进科研工作,推进教学、科研工作量混合计算,搭建科研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在学生工作方面,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培训,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奖助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学工”格局。在人事工作方面,要围绕让教职工体面生活、快乐工作、竞争成长的思路统筹谋划,保持师资队伍增量在合理区间,加大人才引培力度,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到“985”“双一流”大学进修提高,用好职称评审和工作量混合计算的杠杆提升教职工业务能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
丁恒道书记强调,本次会议成果丰硕,对教学、科研、学生、人事工作分解任务、提出措施,各单位要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建设,形成制度保障,为学校建设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