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发布了《关于命名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公布了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名单,我校被命名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加强组织保障、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创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学校被授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滇池学院校团委与石林县团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学校聚焦制度建设,抓牢组织保障。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试点工作方案》。聚焦师资培养,抓强队伍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组建跨学科教研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充分融入6门思政课。成立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云南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原创全插画绘本》获省哲社规划项目立项、《差序格局视角下云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研究》获省“双百双进”调研立项。聚焦课程建设,抓细课堂教学。开设《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等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八个主题教育月和系列教育活动中。聚焦阵地建设,抓活教育氛围。建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园地、“民族团结进步”广场、“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阶梯、“党建思政园地”“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主题书画大厅、“中华民族艺术作品展”,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区,充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聚焦活动建设,抓实教育实践。成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指导委员会,组建幸福中国、美丽中国等小分队,开展普通话推广、志愿服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注入青春动能,《情暖彝山,声动苗岭》项目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银奖。聚焦成果转化,抓好示范辐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六个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部遴选的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学校积极面向文山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等七所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培训,分享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学校将深入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形成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特色和亮点,持续充分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