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敬一丹老师莅临我校交流指导

2023年12月15日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陈茜 校对:杨沛雨 责编:宁显美

12月13日、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敬一丹老师莅临我校,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并开展交流指导工作。

(马杰校长为敬一丹老师颁发聘书)

12月13日,马杰校长为敬一丹老师颁发滇池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敬一丹老师在滇池学院杨林校区报告厅作了题为《全媒体语境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空间》的讲座。我校马杰校长、向晓明副校长,艺术学院郭亚非院长,师生代表600余人共同聆听讲座。讲座由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娟主持。

如何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到拓展全媒体传播空间?面对这一问题,敬一丹老师以自己的两档节目《节气·长城》和《博物馆9分钟》作为案例分别进行分析,并通过生动的个人故事来告诉大家作为一个传统媒体人如何融入新媒体并发展自己的自媒体。

节气里有“我”、节气里有“人”、节气里有“哲思”,敬一丹老师以《节气·长城》中的立冬篇、清明篇、寒露篇为例,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并为大家讲述了这档节目创作研讨会所引发的思考,以及节目如何拓展全媒体传播空间。

之后敬一丹老师以《博物馆9分钟》作为典型案例,主要围绕着该节目创作特点——“一镜到底”展开了分享。9分钟的一镜到底,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挑战。由于节目时长的限制,偌大的博物馆如何设定拍摄路线?由何起至何终?如何将鲜为人知的转变成广为人知的?这都涉及到主持人的价值判断。从“选题”到“价值判断”再到“内容取舍”以及最后的整体呈现效果,如何调动自身形象及声音以合适的方式传播节目内容,非常考验主持人的综合能力。敬一丹老师分享了关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博物馆的节目呈现——边移动边说,在各个节点进行停留讲述,最终串联成完整的节目链条。

临近讲座尾声,同学们纷纷向敬一丹老师提问,希望能够就“如何在文化类节目中讲好故事”以及“节目创作者在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两种不同的叙事方式时应该如何选择与把握”等问题得到专业的解答,敬一丹老师以自身为例耐心回复并与师生们进行了探讨与互动,师生融洽的互动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

本次讲座,敬一丹老师以亲切的语言为同学们带来全媒体时代关于自身的实践成果与思考,并鼓励同学们去多实践、多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传媒方向。这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于专业领域的好奇心与热情,更加深了对传媒行业领域的理解,为同学们的学习实践与职业发展规划带来积极的指引作用。

讲座结束后,马杰校长陪同敬一丹老师参观了人文艺术实践教学中心。

12月14日下午,敬一丹老师作为我校客座教授观看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汇报演出。

汇报演出结束后,敬一丹老师与滇院师生亲切合影交流。其中,创新创业学院专职教师张达鑫与敬一丹老师有缘再次相遇,并带来了24年前与敬一丹老师的合影。1999年,孩童时期的张达鑫参加了敬一丹老师签售会。

敬一丹简介

敬一丹,195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人、作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1988年,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节目主持人。1993年,敬一丹获得第1届金话筒奖;同年,担任节目《一丹话题》的主持人,该节目是全国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节目 。1995年,获得第2届金话筒奖。1996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组。1997年,获得第3届金话筒奖 。多次获得央视年度乙等“优秀播音员主持人”。2010年,敬一丹获得第16届上海电视节“电视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 。2012年,主持《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2015年,敬一丹当选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2017年,出版文学作品《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2018年,出版文学作品《那年来信》。



维护:新闻中心 主管:党委宣传部 联系:0871-6489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