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宣讲团用心打造“听看记悟”四维理论宣讲

2023年10月20日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陈茜 校对:杨沛雨 责编:宁显美

近年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生宣讲团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建立了完善的成员选拔培育机制,整合校内外多地域资源,融合网络媒体智慧平台,实现了理论宣讲内容的青年化阐述、可视化呈现、数智化传播和人格化展示,用心打造“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悟得透”的理论宣讲新篇章。

完善成员选拔培育机制 打造听得懂的理论宣讲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将大学生宣讲团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抓手,在学校党委的统筹部署下,建立了完善的成员选拔、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以校院班三级联动形式进行成员推荐,党组织把关,通过举办现场宣讲选拔比赛,选拔出具备良好理论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同学;邀请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为宣讲团成员进行理论和宣讲技能培训;组织宣讲团成员参加校外实践体验活动,深入乡村、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知识更加具象化;经常性开展各类学习交流和新闻阅读活动等多种培训实践的开展,加深了宣讲团成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悟,启发他们以小见大,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让理论宣讲语言更加鲜活、接地气。从而实现理论宣讲青年化阐释,持续打造让受众听得懂的理论宣讲。

整合校内外多地域资源 打造看得见的理论宣讲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持续整合校内外思政园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实践基地等资源,为大学生宣讲团提供丰富的宣讲场地和可视化平台,让宣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校内,学校将精心打造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园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园地”等党建思政教育园地作为常态化宣讲场所,园地内的文化墙、图书资料等作为开展宣讲的可视化辅助工具。校外,学校依托省内外资源,开辟多样化宣讲阵地,组织学生前往红军战斗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活动开展现场宣讲或云宣讲;深入社区、走进基层,依托校地共建普法工作室、法律服务站等,在“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公共场所开展符合社区基层需求的宣讲。从而实现理论宣讲可视化呈现,持续打造让受众看得见的理论宣讲。

融合网络媒体智慧平台 打造记得住的理论宣讲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网络信息平台,以融媒体形式为宣讲团建设线上宣讲新阵地,打破了传统宣讲方式的局限,实现了覆盖面和传播效果的提升。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采用微电影、动画、歌曲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云宣讲作品,使理论宣讲更富有时代感;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受众群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宣讲方案和云宣讲产品,提高宣讲效果;运用智慧平台开展线上互动学习和知识问答,通过线上的持续交流和实时互动,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黏性;通过报刊客户端、融媒体平台对宣讲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宣传报道中再现宣讲理论,二次传播宣讲内容,加强宣讲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以不同形式的展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受众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实现宣讲效果的再次提升。从而实现理论宣讲数智化传播,持续打造让受众记得住的理论宣讲。

聚焦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打造悟得透的理论宣讲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始终将引导学生铸牢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挺膺担当作为大学生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的重要目标。宣讲团在宣讲过程中,设计案例导入环节和听众分享环节,通过讲述现实案例和人物故事,启发学生将理论学习应用于实际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探索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不同形式的宣讲,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发挥朋辈引导示范作用,发掘整理优秀在校生、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校友们的事迹,结合理论内涵,形成宣讲素材;寻访获得全国全省“优秀共青团员”“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的同学、校友,制作云宣讲作品。并遴选了一批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表达能力的人才,作为特邀成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开展分享式宣讲,不断增强宣讲的感染力。从而实现理论宣讲人格化展示,持续打造让受众悟得透的理论宣讲。


原文链接:http://ynrb-h5.yndaily.com/#/detail/normal/5505980389704704

维护:新闻中心 主管:党委宣传部 联系:0871-6489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