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立德树人践初心使命 “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

2023年9月13日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陈茜 校对:杨沛雨 责编:宁显美

近年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将实践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1268”工程,以一流党建引领高品质实践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各项功能,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多形式、多举措,多点发力,全力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

红色教育——培养理想坚定的时代新人

学校精心打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园地”等党建思政教育园地;建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滇池学院分课堂”“云岭大讲堂-滇池学院讲堂”等品牌思政讲堂;邀请专家学者、英模人物、大学生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开展讲座、论坛和宣讲;开展“青马工程”等学习活动。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理想坚定的时代新人。

学校充分利用云南省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系列寻访活动,打造行走思政课堂。通过现场研学、实地教学、云课堂、云宣讲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足迹和光辉历程,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党的关怀,弘扬伟大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学校以“一院一品”系列思政精品文化活动为抓手,打造多元立体思政教育平台。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氛围,不断推进常态化红色文化活动走深走实,激发学生与民族共命运、与祖国共奋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科技创新——培养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学校全面推进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扎实开展专业实践,依托“一院一赛”品牌专业赛事,形成“创意激发、技能提升、实践育人”的竞赛牵引培育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重点打造“科技创新”主题教育宣传月,连续8年举办“科技节”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的模式,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通过科技学术宣传和科技学术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活跃实践学习氛围,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4321工程”,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三创赛”等竞赛为牵引,开展高质量实践训练,重点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学生知识应用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学校有国家级大创项目88项、省级大创项目311项,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称号。

阳光运动——培养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

学校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全国女排超级联赛球队的独立学院,“女排精神”已经成为激励滇院学子顽强拼搏、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学校以“第二课堂”和竞技运动为抓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提升体能水平,并通过竞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坚持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加强学生在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活动中的互动。建立网排等文化体育类社团,开展球类教学训练等活动;建立成长之家等心理健康类社团,开展“心理情景剧比赛”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关心关爱自身及他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重点打造“阳光体育运动主题教育宣传月”,培育一批群众性体育运动品牌活动;广泛开展“新生杯篮球赛”等健身活动,在“弘扬体育精神、讲好健身故事”中精彩传递了滇池学院声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营造全民健身的校园氛围。

文化艺术——培养格调高雅的时代新人

学校注重构建以“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重点建设真也湖景观区,打造“共青林”“樱花谷”等校园小景。发挥“共建共享”模式,调动师生创作书画、设计作品装饰校园道路、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园区。涵育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艺术审美情趣。

学校邀请名家名师进校开展文化艺术指导和文化沙龙,定期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与云南省作家协会共建“驻校作家工作站”,使驻校作家与在校学生常态化互动,推动学生文学创作,培养学生文学创作兴趣和能力。

学校以“第二课堂”激励机制为保障,以文化长廊和文艺作品展厅为载体,营造人人创作的校园氛围,凝聚青春正能量。开展“校园艺术节”等全校性文艺活动,塑造学生社团“一社一品”等品牌文化。通过持续开展文艺作品征集展演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创作文化艺术作品的热情。

社会服务——培养吃苦耐劳的时代新人

学校大力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长效化、常态化开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着力构建社会实践新格局,以品牌项目推动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上好与现实结合的“社会大思政课”。

学校以传递爱心、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专业学科优势为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持续优化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建设11支结合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围绕4个志愿服务类别建立4个公益类学生社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积极探索“组织联动、结对共建、供需匹配、常态实践”工作模式,依托党团组织合作共建,推动政校、校企深入合作,促进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建,不断丰富常态化社会实践岗位供给,为学生搭建参与社区实践、职业体验、生产体验、实习见习的广阔平台。


原文链接:http://ynrb-h5.yndaily.com/#/detail/normal/5453410919744512

维护:新闻中心 主管:党委宣传部 联系:0871-64893787